最近財報季,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會發佈財報。今天教大家如何通過看財務報表來判斷一家公司是否有品質。
若是想查看公司財報,可以使用Firstrade第一證券的網站。第一證券是用Morningstar的資訊,比起Morningstar的免費版,可以看多兩年的資訊,然後是中文版的,用戶可以登陸進入「研究與工具」查看公司的財務數據。若您還沒有第一證券的賬戶,點擊這裡花三分鐘開戶,免傭金交易股票/ETFs、期權和共同基金。
單看一間公司是否有品質,我們會看三個要點:
「會不會倒?」:再怎麼賺錢的公司,倒了也就沒了,只要公司倒閉,一般來說,債權人會優先清算,股票就變成壁紙,所以在看任何公司之前,都要先確保他是間不會倒閉的公司.
賺不賺錢:不會賺錢的公司不值得投資,雖然常常聽到先賠錢後賺錢的創業公司,但這些公司一般不會上市,而是向天使投資人或專業投資機構尋求資金,而這些機構也更為專業,能夠評估這些投資能否回收。一般大眾投資的上市公司,都會有穩定的營運模式(不然也無法上市),但可能在產業環境變化或是決策錯誤下導致公司不賺錢,而這種公司需要更專業的內部分析才可知是否還有投資的可能性,一般投資者建議別碰賠錢的公司。
未來會不會持續賺錢:這部分與公司投資和策略有關,雖然我們無法預言未來哪些產業會大漲,但我們可以從財務報表看公司準備好了沒。營收是否持續成長?利潤是否保持穩定?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支應未來成長?是否有足夠的投資在研發避免技術被對手超越?這些都可以從財務報表中看出端倪。
以上三個要點是我們在看一間公司是否有品質必看的,而這些內容與財務報表息息相關,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內容與財務報表的關係吧!
如何看公司會不會倒?
公司會倒,一般來說有兩個原因:「負債壓垮」和「週轉不靈」。
「負債壓垮」:這個很直觀的與資產負債表相關,你的負債是否太高?公司資產100萬,負債120萬,代表你公司所有資產拿去變賣債券人也拿不回錢,而債權人也不是傻瓜,在你公司要倒下前,他就會把錢都要回來,而購買股票的股民們,你們的錢就收不到了。而要看這間公司是否負債過高,就看他的負債佔資產的比例、流動比例和速動比例。
負債佔資產比例:負債 / 總資產 *100% [一般超過50%偏高]
流動比例:流動資產 / 流動負債 [一般要求100%以上]
速動比例:(流動資產 - 存貨) / 流動負債 [存貨有時不容易變現]
「週轉不靈」:週轉不靈也是公司倒閉的原因之一,這個與資產負債表、損益表和現金流量表都相關,你的獲利是否能支付負債的利息?你收到的現金流是否能支付這期的債務?我們會看以下幾種比例:
利息保障倍數:公司賺的錢是否可以支付利息?
動產生的現金流是否可以支付最為客觀。
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是否滿足債務費用的償還:我們在現金流量表有說到,損益表的獲利項目可能尚未收到錢,因此看手上的錢是否能支付債務費用是更實際的方式。而這邊看公司營業活動是因為公司短期可能會有不同投資和融資活動計畫,我們看長期是否能支付債務,以長期營業活動產生的現金流是否可以支付最為客觀。
公式:營業活動的現金流量 - 本期應支付債務
如何看公司賺不賺錢?
公司賺錢與否,分為兩個點「公司業務賺不賺錢」和「公司經營是否有效率」。
「公司業務賺不賺錢」:很直觀的看損益表就對了,公司業務是有多賺,一般會看毛利率、淨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和每股盈餘:
毛利率:(銷貨收入 - 銷貨成本) / 銷貨收入 *100% [銷售收入減去商品成本後賺多少]
淨利率:淨利 / 銷貨收入 *100% [銷售收入減去所有成本後(人事、行銷等等)賺多少]
股東權益報酬率:就是公司為股東賺的報酬率 淨利 / 股東權益 [公司賺錢有多少回饋給股東]
每股盈餘(Earning Per Share, EPS): 淨利 / 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公司每股賺多少錢]
「公司經營有沒有效率」:公司經營有沒有效率可以先比較毛利率和淨利率之間的差距,如果毛利率是50%,淨利率是10%,代表中間的營運成本有到40%,那這些錢是花到人事費用、行政費用、負債利息或是繳稅,需要一項一項去深入研究。另一個則是看公司有沒有有效地使用資產,假如我投入了1,000萬去購買資產,每年營收100萬元淨利30萬元,我今年淨利率30%感覺很高,但對於我投的1,000萬來說,只得到了3%的報酬,顯然是個偏低的數字,因此資產的利用率也是賺不賺錢的重要指標:
總資產週轉率 = 銷貨收入 / 總資產
這個比率越高越好,代表每1元的資產帶來的銷售額越高
2. 存貨週轉率 = 銷貨成本 / 平均存貨
3. 存貨週轉率主要是一年可以把存貨出清幾次,而若是想看多久能讓存貨賣完,則是把公式換一下,看存貨周轉天數。
4. 存貨周轉天數 = 360 / 存貨周轉率
如何看公司會不會持續賺錢?
公司是否能持續性地賺錢是影響公司股價的一大重點,一般會看公司所處的產業是否有前瞻性,但各個產業都需要專業性的分析,我們這邊先不討論質性的分析,先來看看量化的財報可以看的內容。
公司是否持續賺錢,可以分成兩個點「公司是否有賺錢的趨勢」和「公司是否準備好要賺大錢了」來說明
「公司是否有賺錢的趨勢」:既然是趨勢,就必須把不同時間點的財務報表拿出來看其增長幅度,而這邊我們最常看的是營收增長率、息前稅前利潤增長率和利潤增長率,而在看增長率時,要以同樣長度的時間做比較基準,一般常看到跟去年同時期比較(Year on Year, YOY)、跟上個季度比較(Quater on Quater, QoQ)和跟上個月比較(Month on Month, MOM)。
營收成長率:(本期銷貨收入 - 上期銷貨收入)/上期銷貨收入 *100%
息前稅前利潤增長率:(本期息前稅前利潤 - 上期息前稅前利潤)/上期息前稅前利潤 *100%
利潤增長率:(本期淨利 - 上期淨利)/上期淨利 *100%
有公司營收增長快速,但利潤卻逐漸下滑,則需看其中費用花在哪個部分了。(不一定是不好,擴張是需要成本的,但要知道公司是花在哪了)
「公司是否準備好賺大錢了」:這個項目比較因公司而異,如台積電需要持續蓋晶圓廠累積其技術實力,那我們就需要看台積電的現金流量中,是否有投資相關資產累積實力。而擴大營運最需要的資金是否充足,最常看的就是公司手上可以自由運用的錢 - 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
自由現金流量(Free Cash Flow, FCF):營業現金流量 - 資本支出
簡單來說就是公司的現金 - 必要的支出,剩下來可以自由運用的錢,當公司要進行投資,手上自然要有可以自由運用的錢,可以評估CEO說的願景和公司手上的錢是否能夠完成這個目標。
公司是否會持續賺錢,也就是看評估公司未來,這是最難的,也是賺錢的投資人專業的地方,每個人看法不同,這邊僅列出部分方式,不代表一定依照這個看法。
所有的財報都是比較才有意義的
看單一年份的財報是沒有意義的,因為這個數字是大是小?是多是少都沒有比較的基準,一般來說我們會比較兩類公司:「與自己過去比較」和「與類似的公司比較」
「與自己過去比較」:看財報不會只看一年,看5年以上甚至到10年才能看出財務端倪,而比較時也需要跟對的時點做比較,常常聽到新聞說:「OO公司本季比上一季營收成長50%,是上漲的跡象。」這個比較基礎就有問題,如果是季節性銷售的公司,如賣禮品的,每年聖誕節本來銷售就比較好,拿來跟上一季比較沒有意義,跟去年的聖誕節比較,才能看出成長趨勢(也就是看YoY)。而成長時是持續成長還是一次性的,就須把好幾年的報表攤出來看,看看趨勢如何還有意義。
「與類似公司做比較」:不同類的公司比較也是無意義的,拿鴻海跟Tiffany比較,獲利方式、成本結構完全不相同,也看不出誰比較賺錢,就像把餐廳跟服飾店放在一起比一樣,意義不大。找到類似的公司加以比較,也是財報分析的重要課題!
聲明:本文系依據第三方資源口袋財經編輯而成。圖片來源於網絡。Firstrade不參與、不構成且不認同任何相關評論、推薦、以及發送至客戶的內容。所有第三方公司不屬於Firstrade。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轉載請註明出處Firstrade第一頭條,並附上本文鏈接。